欢迎来到长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长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的前身是长春冶金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下设的金属冶炼专业,之后经历了吉林矿冶学院、吉林省工业学校、吉林机电专科学校等不同发展阶段。1987年组建长春大学时设置技术工程学院,1988年更名为应用技术学院,1992年学校将原应用技术学院的机械工程学科独立为机械工程学院。2011年学校成立车辆工程学院,与机械工程学院合署办公。2012年机械工程学院与车辆工程学院合并,成立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机械工程系、车辆工程系、智能制造工程系、工业工程系、机械基础教研室、机械实验中心(校企协作创新中心)、工程训练中心7个教学机构。目前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包括与俄罗斯乌斯季诺夫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项目)、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十三五”吉林省一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专业为吉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实验实训教学场所9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1832台(套),总值4000余万元。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57台(套)。与一汽集团、长春三友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苏州医工所等多家省内外企业建有校外产学研基地。

学院机械工程学科是吉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机械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有学术硕士研究生和专业硕士研究生两个授权点是博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培育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紧跟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形成了康复设备与零部件性能检测技术研究、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精密加工与控制技术研究、智能制造加工技术研究4个具有较强优势特色的研究方向。在康复训练设备、带传动技术、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自由曲面研抛加工技术、磨削砂轮状态监测技术、起重永磁技术、机电液控制技术、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近年来,学院发表学术论文310余篇,被SCI、EI收录150余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

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市级科研平台,4个学科研究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15个;省级精品课1门,省级优秀课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吉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9人,博士26人,教育部机械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吉林省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吉林省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吉林省B类人才2人、D类人才5人。硕士生导师20人,长春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

学院实验中心有实验教师5人,其中高级实验师3人、博士1人、硕士4人。工程训练中心有指导教师13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人、长白山技能名师1人,硕士8人。

学院现有在校生1882人,其中本科生1796人,硕士生86人;建院以来共为社会培养了10000多名毕业生,涌现出一批优秀校友。

多年来,学院坚持以“团风”精神为引领,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富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文化活动,曾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吉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多次获得校田径运动会第一名、连续两年获得校篮球赛冠军、两次获得校足球赛冠军。学院志愿服务成效明显,在长源社区、苗圃小学等8家单位建立了志愿服务基地,1500余名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10余次受到吉林卫视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学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以学科竞赛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以校内开放实验室、工作室、校外孵化基地为依托,成立机械智创空间、FCC车队、3D打印等创新社团,构建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院创新创业成果突出,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互联网+”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等竞赛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励近300项,学生申请专利近30项。

面向未来,学院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引领,以服务国家及地方建设为导向,以“双一流”“双特色”建设为契机,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需求,砥砺前行,努力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贡献力量!(数据截止2024年5月)